
家长说孩子不愿意学怎么办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:孩子明明坐在书桌前,眼神却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作业本摊开却迟迟不肯动笔。这种情况下,家长往往会焦虑地问“怎么办”,但问题的答案往往藏在孩子不愿学的表象之下。
比如,一位母亲分享了她六年级儿子的日常:每天放学回家,孩子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游戏,直到被催促才勉强拿出作业本。母亲以为是孩子贪玩,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。实际上,孩子可能在课堂上遭遇了挫败感,比如数学题总是做错,老师批评,同学嘲笑,这些负面情绪积压后,他用游戏来逃避,仿佛只有在虚拟世界里,他才能获得掌控感。
还有一位父亲提到,他上初一的女儿总说“学了也没用”,甚至在考试前主动要求请假。这种“学了没用”的想法,往往源于孩子对未来的迷茫。比如,她可能看到同龄人早早规划兴趣班、竞赛班,而自己却在考试中屡屡受挫,内心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。家长若一味强调“必须学”,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被压迫,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抗拒。
孩子不愿学的深层原因,常常与亲子关系有关。比如,一个四年级男孩在家长面前总是低着头,说“我就是不想学”。后来发现,孩子并非对学习本身抵触,而是因为家长在辅导时总是用命令的语气,比如“你必须做完这页题”,“不许看电视”,久而久之,他将学习与“被控制”划上等号。当家长用理解代替指责时,孩子才逐渐愿意敞开心扉。
有时候,孩子不愿学是因为缺乏内在动机。比如,一个初中女生对英语毫无兴趣,甚至觉得“学英语是浪费时间”。但后来发现,她其实渴望用英语和国外的朋友交流,只是从未被引导。家长若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,比如通过视频、音乐或书籍,将学习与兴趣结合,孩子反而会主动投入。
面对孩子不愿学的情况,家长需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。比如,一位父亲曾因为孩子成绩下滑而暴跳如雷,结果孩子在一次激烈争吵后说“我讨厌你”。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只会让亲子关系恶化。正确的做法是,先倾听孩子的感受,再共同寻找问题的根源。比如,孩子可能觉得作业太难,或者老师不理解他,这些都需要家长耐心沟通,而非简单地批评。
此外,家长要学会“放手”。比如,一个高中生因为高考压力大,每天熬夜刷题,成绩却越来越差。后来发现,他并非不努力,而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。家长若能帮助他制定计划,而非强迫他完成任务,孩子反而会更愿意坚持。
最后,家长需要明白,孩子不愿学可能只是成长中的一个阶段。比如,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突然对学习失去兴趣,可能是因为他刚刚经历了父母离异、搬家或转学等重大变化。这时,家长的陪伴比任何方法都重要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不愿学的背后可能藏着不同的故事。家长若能以同理心看待问题,用耐心和智慧引导,孩子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