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高中生的孩子厌学咋办

admin 2天前 ( 08-13 05:06 ) 7
高中生的孩子厌学咋办摘要: 作为家长,你是否发现孩子最近总是把书包甩在沙发上?明明坐在教室里,眼神却像被抽走魂魄般空洞。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中越来越常见,有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女儿小雅连续三天没写作业,只是盯着手...
作为家长,你是否发现孩子最近总是把书包甩在沙发上?明明坐在教室里,眼神却像被抽走魂魄般空洞。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中越来越常见,有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女儿小雅连续三天没写作业,只是盯着手机屏幕发呆,直到老师发现她书桌抽屉里藏着的退学申请书。这不是个例,而是无数家庭正在经历的困境。

当孩子开始用"反正学不进去"来敷衍你时,往往意味着他们已经陷入更深的心理漩涡。去年遇到的案例里,小杰每天早晨都躲在被窝里哭,他告诉我:"我爸妈总说'你再考不好就别想上大学',可我连课本都看不进去。"这种话背后,是父母将人生价值等同于分数的思维定式,却忽略了孩子正在经历的自我认同危机。

有些家长会发现,孩子突然对课堂上的互动变得抗拒。小婷的妈妈回忆说,孩子以前是班里的活跃分子,现在却连小组讨论都拒绝参与。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:有个男生在数学课上偷偷画画,老师发现后没收画本,他当场在教室里崩溃大哭。其实他不是不喜欢数学,而是把画画当成了表达情绪的出口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很多家长会采取"高压战术",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有位父亲曾用手机录音记录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,结果孩子在录音里说:"我连呼吸都要被算进去。"这种控制欲的表达,反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更深的抗拒。真正的改变,往往始于一次真诚的对话。

记得有个案例,小宇的妈妈发现孩子开始频繁请假,后来才知道他在学校被同学孤立。当家长追问时,孩子说:"老师说我总是'装模作样',可我连装都装不下去了。"这种社交焦虑的背后,是青春期特有的自我保护机制。有些孩子会通过厌学来逃避人际关系的复杂,就像躲在壳里的蜗牛。

有些家长会发现,孩子开始对成绩变得异常敏感。小萱的妈妈说,每次看到孩子试卷上的分数,孩子就会把头埋进臂弯里抽泣。这种反应让我想起一个故事:有个女生在月考后把所有课本撕碎,她说:"这些纸张里装着的都是我丢掉的尊严。"成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数字,而是承载着太多情绪的容器。

当孩子开始用"不想上学"来逃避现实时,往往需要家长先调整自己的认知。有位妈妈曾带着孩子去郊外野餐,孩子说:"我昨天在数学课上想,如果现在去打工,是不是就能看到真正的世界?"这种想法背后,是孩子对现状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。

有些家长会发现,孩子开始对家长的关心产生抵触。小乐的爸爸发现,每次辅导作业时,孩子都会说:"你们根本不懂我。"这种话语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:有个男生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了一本写满他成绩的笔记本,他当场把书页撕得粉碎,说:"你们把我的人生当成了实验数据。"

面对这种情况,建议家长尝试"三步走":第一步是放下焦虑,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;第二步是寻找兴趣,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;第三步是建立信任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不是被评判。就像那个在家长陪伴下重新找到学习动力的案例,孩子开始用画画来记录数学公式,最终在美术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,厌学不是终点,而是需要家长共同面对的课题。当孩子把书包甩在沙发上时,或许他们需要的不是责备,而是理解的眼神。记住,教育不是灌输知识,而是唤醒内心的光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