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少年心理疏导最好的专家:高中生焦虑失眠该怎么办
深夜两点,台灯在试卷上投下晃悠的光,你手指不自觉地抠着橡皮屑,心跳声比窗外的蝉鸣还响。这可不是电影里的悬疑画面,而是好多高中生的真实经历。焦虑就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,紧紧掐着你的呼吸,到了深夜还让你失眠,眼睛瞪得像铜铃。
咱破局的第一步,就是和焦虑跳支探戈。别老跟失眠对着干,先和焦虑“谈判”一下。你可以把闹钟调暗,用手机录下自己的声音,说:“我现在可焦虑了,但我先做三件事——喝半杯温水、摸摸枕头啥感觉、数窗外过去的三辆车。”等焦虑变成能做的具体事儿,它的獠牙就慢慢没了。
接下来是睡眠重启计划,给大脑装个静音键。有两个小妙招:一是“白噪音盲盒”,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,随机放点超市收银机的滴答声、雨刷器的声音或者地铁进站的轰鸣声。这些真实世界的声音,比那些专门的助眠音乐还好使,能让大脑一下子就放松下来。二是“身体断舍离”,要是躺了20分钟还睡不着,赶紧起来做5个“僵尸行走”,就像提线木偶一样,胳膊直直的,用脚跟碾着地板走,让身体的笨样把脑子里的乱想法都冲没。
咱还得把“我必须”变成“我允许”。在草稿纸上写下那些让你喘不过气的想法,像“月考必须进前五”“社团面试不能出错”,然后用红笔划掉“必须”“不能”,改成“我允许自己尽力而为”。心理学家发现,把那些绝对化的要求变成可能性选择,压力激素水平能下降17%呢。
第二天早起五分钟,站在镜子前做三个动作。第一,用左手在右脸画个∞符号,右手在左脸画,就像给大脑贴了个“可能性”的贴纸。第二,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,想象把昨晚的焦虑打包成气球,呼气的时候松手放飞。第三,对着镜子说:“今天,我就只干一件事——比昨天多笑一次。”
最后,在书包夹层放三样“镇魂石”。一片晒干的银杏叶,提醒你季节会变,焦虑也会过去。一张写着“此刻我安全”的便签,摸摸它的边儿。还有一颗薄荷糖,含着它的时候,想象自己把压力都嚼碎了。
其实啊,失眠不是敌人,是身体在求救呢。要是凌晨三点又醒了,打开窗户,让夜风吹走那些没做完的数学题。要记住,分数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带着伤继续往前跑。明天,闹钟响前十分钟就起来,给焦虑按个暂停键,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。大家都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就能睡个好觉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