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青少年总是忍不住对父母发脾气

admin 3周前 ( 06-14 06:21 ) 10
青少年总是忍不住对父母发脾气摘要: 各位青春少侠、辣妈酷爸们!今天咱来聊聊青少年总忍不住对父母发脾气这事儿。我跟你们说啊,16岁的小林最近跟他爸妈那是杠上了。上周就因为没整理书桌,他“哐当”一声摔门就走,还扯着嗓子吼...
各位青春少侠、辣妈酷爸们!今天咱来聊聊青少年总忍不住对父母发脾气这事儿。

我跟你们说啊,16岁的小林最近跟他爸妈那是杠上了。上周就因为没整理书桌,他“哐当”一声摔门就走,还扯着嗓子吼“你们根本不懂我!”;昨天又因为少吃了半块蛋糕,跟他爸来了场冷战。他爸妈那叫一个纳闷:“我们这明明是关心他啊。”可小林说:“每次一开口,那火气“蹭”地就冒出来了。”这情绪啊,就像失控的过山车,上上下下没个消停。

那为啥青少年情绪总在“火山口”边上晃悠呢?

第一,荷尔蒙是个“隐形推手”。青春期孩子大脑前额叶皮层还在“盖房子”呢,情绪刹车系统一点儿都不好使。就跟刚学骑车的小孩似的,遇到个陡坡,“啪叽”一下就翻车了。

第二,自我认同在打“拉锯战”。“我想自己做决定!”“凭什么管我?”这些话背后,是青少年在满世界找“我是谁”的答案。父母的“管教”,在他们眼里那就是“否定”,就像俩拳击手在台上干架。

第三,沟通简直就是个“语言迷宫”。父母说“别熬夜”,孩子听成“不信任我”;孩子说“烦死了”,父母理解成“叛逆”。这就跟用摩斯密码聊天似的,信号全在半道儿上跑偏了。

不过别慌,咱有3把钥匙能破解这情绪困局。

钥匙1:给情绪“降温”的小技巧。一是物理降温法,深呼吸的时候想象把怒气吹进气球里,数到5再开口说话。二是转移焦点法,赶紧去洗把脸,或者盯着窗外的树发会儿呆,就10秒。

钥匙2:重建“对话桥梁”的秘密。父母这边,把“你怎么又这样!”换成“我注意到你最近压力很大,咱聊聊不?”孩子呢,用“我感觉…”代替“你总是…”,比如说“我感觉被误解时可难受了”。

钥匙3:制造“安全岛”的日常练习。每周固定30分钟“无评判时间”,父母放下手机,孩子随便说啥想法,父母就听着,别反驳。这就跟给情绪装上了缓冲垫。

青春期的冲突,其实就是两代人一起成长的阵痛。父母得学会“松绑式爱”,孩子得练练“带刺的温柔”。就像小林,开始用便利贴写“谢谢妈妈做早餐”,家里那硝烟味儿立马就淡了。那些没说出口的关心,总会在耐心里找到出口。

大家说说,你们家有没有这样的“情绪大战”呢?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