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还在用错误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吗
在幼儿园的走廊里,我曾目睹过这样的场景:一位母亲指着孩子乱丢的玩具,语气严厉地说"你怎么又把玩具扔地上?"孩子眼眶泛红,却倔强地把玩具抱在胸前。这种单向的说教,就像在暴雨中给植物浇水,既无法滋养成长,反而可能摧毁幼苗。当我们把沟通变成命令,孩子接收到的就不是信息,而是压力。
现代家庭中,"否定式沟通"正在悄然蔓延。当孩子表达想法时,父母习惯性地用"不行""不要"来打断,就像在音乐会上用噪音淹没旋律。有位父亲分享过,他总是说"你别想那么多",结果孩子越来越沉默,直到某天在日记里写道:"我其实有很多话想说,只是怕你们说'别想那么多'。"这种否定,不仅扼杀了孩子的表达欲,更可能埋下信任危机的种子。
比较是最锋利的刀刃。当父母说"看看别人家的孩子"时,就像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架起一座天平,让自尊心在不平衡中碎裂。某次心理咨询中,一位女孩说"我妈妈总说我比小明笨",这句话让她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"失败者"的自我认知。这种无形的比较,会让孩子把注意力从自身成长转移到他人身上,逐渐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。
真正的沟通是双向的对话,是情感的流动。当孩子说"我今天被同学笑话了",父母可以放下手中的手机,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孩子,说"能和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吗?"这样的回应,既给了孩子安全感,又创造了交流的机会。有位母亲在改变沟通方式后发现,孩子开始主动分享学校趣事,甚至会说"我觉得这样和你说会更开心"。
每个孩子都像初春的嫩芽,需要阳光雨露,更需要理解与尊重。当我们用平等的姿态倾听,用温和的语气表达,用开放的心态接纳,那些看似简单的对话就会变成滋养心灵的养分。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在每天的对话中,多一个"为什么",少一个"应该",让沟通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,而不是隔阂的枷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