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小孩子装病不上学怎么办

admin 2小时前 07:19:14 4
小孩子装病不上学怎么办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焦虑地问:"孩子最近总说肚子疼、头痛,明明没病却要请假,怎么办?"这种现象背后往往藏着孩子未被察觉的心理需求。上周有个五年级女孩小雨,每次上学前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焦虑地问:"孩子最近总说肚子疼、头痛,明明没病却要请假,怎么办?"这种现象背后往往藏着孩子未被察觉的心理需求。上周有个五年级女孩小雨,每次上学前都要反复检查自己的体温,妈妈发现她书包里藏着三支体温计,最后才知道孩子害怕被同学孤立,用装病逃避社交。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罕见,每个孩子装病的原因都像拼图碎片,需要家长耐心拼凑。

有些孩子装病是出于对学业的恐惧。去年接触过一个初中生小杰,数学成绩下滑后突然拒绝上学,家长发现他每天早上都偷偷在手机里搜索"考试焦虑",后来才知道孩子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,把上学当成一场无法承受的重担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有些孩子会用身体不适作为逃避家庭冲突的盾牌。有个四年级男孩小宇,每次父母争吵后就声称"肚子疼得厉害",直到心理咨询时才意识到,他把身体症状当成了情绪的替身。

装病行为背后,往往藏着更深层的求助信号。我曾遇到一个三年级女孩小萱,她总在周三下午请假,家长发现她书包里有涂改液和橡皮,后来才知道孩子害怕周三的作文课,把"写不好作文"和"身体不适"混为一谈。这种认知偏差让很多孩子陷入自我实现的预言。更隐蔽的是,有些孩子会通过装病获得关注,就像那个总是声称"喉咙发炎"的六年级男孩小阳,每次请假都能让父母放下工作陪他看病,实则是用生病换取情感联结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需要建立"观察-倾听-行动"的三步法。首先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,比如请假时间、症状表现;接着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,可以尝试用"最近有什么困扰吗"代替"怎么又生病了";最后采取温和的行动,比如和老师沟通了解课堂情况,或创造安全的对话环境。去年帮助过一个五年级男孩小浩,他总在放学后说"腿疼得走不动",家长通过每天放学后的十分钟"不问病情"的陪伴,逐渐发现孩子其实害怕数学作业,最终通过调整作业量和建立奖励机制,让孩子重拾上学的信心。

每个装病的孩子都是在用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。我见过一个四年级女孩小婷,每次下雨天就声称"皮肤过敏",后来才知道她害怕雨天上学的泥泞路。也遇到过一个初中生小磊,总在周末声称"胃不舒服",实则是想逃避周一周二的早自习。这些案例提醒我们,装病行为往往不是终点,而是孩子需要被理解的起点。当家长学会用"为什么"代替"怎么又生病了",用"我注意到"代替"你总是...",或许就能找到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出口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