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马上要高考了孩子不好好学怎么办

admin 2小时前 04:19:47 3
马上要高考了孩子不好好学怎么办摘要: 高考倒计时开始,孩子却像被按了暂停键的陀螺,明明有大把时间,却总在刷手机、打游戏、发呆中度过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庭:母亲每天催促孩子复习,孩子却把书本扔在一...
高考倒计时开始,孩子却像被按了暂停键的陀螺,明明有大把时间,却总在刷手机、打游戏、发呆中度过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家庭:母亲每天催促孩子复习,孩子却把书本扔在一边,说"学了也没用";父亲在书房外守着,孩子却偷偷把手机藏在枕头下,直到深夜才睡。这种状态背后,往往藏着更深层的危机。

上周遇到一位高三女生小林,她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玩手机,母亲发现后没收了手机,她却突然开始大哭大闹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小林的数学成绩从班级前十跌到二十名,但她总说"反正考不上好大学"。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就像定时炸弹,一旦引爆,就会让整个备考过程陷入恶性循环。

我曾接触过一个典型的案例:小明的父母都是教师,从小对他的学习要求严格,高考前却突然发现孩子对复习提不起兴趣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小明在模拟考中成绩波动,却开始用"我尽力了"来搪塞父母。这种"尽力"的借口,其实是逃避责任的表现,就像在沙滩上筑起的城堡,看似坚固实则脆弱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需要警惕三个信号:孩子频繁出现"学不进去"的抱怨,对学习目标失去兴趣,以及出现明显的逃避行为。就像我遇到的案例中,小林母亲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时,没有简单没收,而是尝试理解背后的原因。原来小林在备考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挫败,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。

有效沟通是关键。我建议家长采用"三明治沟通法":先肯定孩子的努力,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,最后给予鼓励。就像小明的父母,当发现孩子成绩下滑时,没有一味责备,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,发现孩子在解题方法上存在误区。这种针对性的指导,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。

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同样重要。我曾帮助一个家庭调整孩子的时间安排:把每天的学习时间分成45分钟的小块,每完成一个阶段就允许休息15分钟。就像小林的案例,当她发现每天只专注学习3小时后,成绩开始稳步提升。这种科学的节奏感,能帮助孩子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效率。

家长还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。有个男生小强,每天晚上都抱怨"学不进去",但实际是在房间偷偷打游戏。当父母发现他经常熬夜后,才意识到这背后是逃避压力的表现。这种情况下,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归因方式,把"学不进去"转化为"需要调整方法"。

在备考的最后阶段,家长要学会做"情绪教练"。我曾指导一个母亲,当发现孩子因为模拟考失利而情绪低落时,没有立刻安慰,而是陪孩子一起分析试卷。这种共同面对的方式,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帮助孩子重建信心。就像小林后来的变化,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调整时,开始主动制定复习计划。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就像春天的种子需要不同的土壤才能发芽。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催促,而是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。当孩子开始主动学习时,往往意味着他们找到了内在动力。这种转变可能需要时间,但只要方法得当,就能看到希望。高考不是终点,而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节点,陪伴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力量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