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初中生厌学不愿上学怎么挽救

admin 4小时前 08:41:22 4
初中生厌学不愿上学怎么挽救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家长焦急地问我:"孩子最近上课总请假,书包都懒得背,怎么办?"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但当厌学情绪开始蔓延,往往意味着他们正在经历某种困境。记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家长焦急地问我:"孩子最近上课总请假,书包都懒得背,怎么办?"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但当厌学情绪开始蔓延,往往意味着他们正在经历某种困境。记得有位妈妈曾红着眼眶说:"老师说小明最近上课睡觉,可我们家孩子明明每天都在认真写作业。"这种困惑背后,藏着更深层的问题。

成绩焦虑是常见的诱因。小明的案例很典型,他总把"考不好就完蛋"的念头挂在嘴边。妈妈每天催他做题到深夜,可小明在书桌前坐十分钟就偷偷玩手机。直到一次家访,我发现他书包里藏着漫画书和游戏攻略,才明白他不是不爱学习,而是被过度的期待压得喘不过气。就像很多家长会说"别人都在努力,你怎么能松懈",却忽略了孩子需要的其实是适度的鼓励。

人际关系的困扰更易被忽视。小红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,她总说"不想去学校,那里全是讨厌的人"。其实她只是在课间被几个同学嘲笑过,说她"成绩好又爱管闲事"。家长看到的是她成绩优异,却没注意到她独来独往时的孤独。就像有的家长会说"你怎么不主动交朋友",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可能是更安全的社交空间。

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最隐蔽。小杰的父母是典型的"工作狂",他们总说"你好好学习,我们忙完这阵就陪你"。可小杰的书包里经常有未拆封的试卷和撕碎的草稿纸,他把"没人管我"的念头写在每张纸的背面。这种情况下,家长的缺席会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,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唠叨,而是真实的陪伴。

当焦虑情绪开始影响学习,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。就像小明的妈妈后来发现,当她把"考不好就完蛋"换成"我们一起想办法",孩子反而愿意和她讨论错题。小红的爸爸开始每天陪她吃晚饭,听她讲学校的事,渐渐地,孩子愿意主动参加班级活动。小杰的父母调整了工作时间,每天抽出半小时陪他做他感兴趣的事,孩子开始愿意主动去上学。

每个孩子都像一株小树苗,需要的不是强压式的修剪,而是理解与引导。当家长学会蹲下来,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,就会发现那些不愿上学的清晨,或许藏着对未来的迷茫;那些躲在书包里的漫画书,可能是在寻找情感的出口。就像小红后来告诉我,她其实想当漫画家,只是不敢告诉父母。当她把这份梦想说出来时,家长的反应改变了她整个学期的状态。

教育不是一场短跑,而是一场马拉松。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,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催促和威胁,而是先问问自己:是否把焦虑当成了动力?是否用成年人的标准衡量孩子的成长?是否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了忙碌?这些问题的答案,往往决定着挽救的方向。就像小明的妈妈后来明白,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多题海,而是理解他为什么害怕失败;小红的爸爸学会倾听,发现孩子渴望的不是社交,而是被认可;小杰的父母调整节奏,意识到孩子需要的不是命令,而是情感的连接。这些转变,让原本冰冷的教育重新焕发温度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