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的专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

admin 3小时前 03:50:08 3
孩子的专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问:“孩子写作业总是坐不住,是不是专注力有问题?”其实专注力就像一盏灯,它会随着环境、情绪和需求不断变化。看看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,或许能让您更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问:“孩子写作业总是坐不住,是不是专注力有问题?”其实专注力就像一盏灯,它会随着环境、情绪和需求不断变化。看看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,或许能让您更清楚孩子的专注力到底藏在哪里。

有一次,一位妈妈带着五岁的女儿来咨询。她发现孩子每天晚上写作业时,总要反复问“妈妈,这道题是不是对的?”但翻开作业本,发现孩子其实已经完成了大半,只是不断寻求确认。这种“假性专注”在很多家庭中很常见——孩子看似在认真听讲,实则心猿意马,注意力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。

另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。一个七岁的男孩在幼儿园总是被老师批评不专心,但每次家长带他去游乐园,他能连续两小时专注地观察旋转木马的细节。这种专注力的差异说明,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固定,它更像一个会流动的水池,有时平静有时湍急。

我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:孩子在画画时能安静坐一小时,但听到窗外有鸟叫声就会突然站起来张望。这种“情境依赖性”是专注力的常态。就像我们大人在会议室讲话时会聚精会神,但刷手机时却容易分心,孩子的注意力同样会随着环境和兴趣波动。

有一次,一个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总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,但回家后却能连续专注地拼装乐高玩具。这种反差让人思考:专注力不是一种能力,而是一种选择。就像我们成年人在工作时需要集中精神,但刷短视频时却容易分心,孩子的注意力同样会受到内在动机的驱动。

很多家长发现,孩子在玩游戏时能持续专注,但面对学习任务却容易分心。这种现象背后,其实是注意力的“能量分配”问题。就像我们成年人在开车时会高度集中,但等红灯时却容易走神,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在不同需求之间切换。

有一次,一位爸爸分享说,他发现儿子在整理玩具时能专注半小时,但吃饭时却要反复玩勺子。这种“专注力的边界”很值得思考:孩子能专注的活动往往与他们的兴趣相关,而那些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,可能需要更巧妙的引导。

我注意到,很多孩子在听故事时能完全沉浸,但面对枯燥的识字本却频频走神。这种专注力的差异提醒我们:注意力不是天生的,而是可以通过环境和方式的调整来培养。就像我们成年人在专注工作时会关闭手机通知,孩子也需要类似的“专注隔离”。

有一次,一个六岁女孩在幼儿园能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,但回家后却要边吃零食边听故事。这种“专注力的场景差异”说明,孩子的注意力需要合适的容器。就像我们成年人在咖啡馆工作时会用降噪耳机,孩子也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专注空间。

其实专注力就像天气,有时晴朗有时阴雨。当孩子能持续专注时,那是阳光明媚的时刻;当他们分心时,可能只是遇到了“注意力的阵雨”。理解这种自然规律,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。

阅读
分享